半导体制冷试验仪
一、实验目的
1. 了解帕尔帖效应和半导体制冷原理;
2. 学习半导体制冷特性和应用,计算半导体制冷系统制冷系数;
3. 演示验证帕尔帖效应。
二、实验设备
THQBZ-1型半导体制冷试验仪。
三、实验原理
1. 帕尔帖效应
1834年,法国科学家帕尔帖在铜丝的两头各接一根铋丝,再将两根铋丝分别接到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上,通电后,发现一个接头变热,另一个接头变冷。这说明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电回路在有直流电通过时,两个接头处分别发生了吸放热现象。
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导电材料构成的回路时,结点上将产生吸热或放热现象,具体视电流方向而定,这种热电致冷和致热现象被称为帕尔帖效应。
由帕尔贴效应产生的热流量称作帕尔帖热,用符号QP表示。吸热或放热量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。
QP=aTcI (1)
式(1)中,QP为吸热或放热功率,a为温差电动势率;Tc为冷结点处的温度,单位为K;I为流经导体的工作电流。
对帕尔帖效应的物理解释是:点和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。由于电荷载体在不同的材料中处于不同的能级,当它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运动时,便释放出多余的能量;相反,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运动时,从外界吸收能量。能量在两材料的交界面处以热的形式吸收或放出。
材料的帕尔帖效应强弱用它相对于某参考材料的帕尔帖系数π表示,帕尔帖系数π与温差电动势率a之间存在下述关系
π=aTc (2)
对于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电偶,其帕尔帖系数πPN为
πPN=πP-πN (3)
2. 半导体制冷原理
半导体制冷又称热电制冷或温差电制冷,它是利用电热效应的一种制冷方法
半导体制冷的基本原理是帕尔帖效应,半导体制冷时帕尔帖效应在工程技术上的具体应用。
图1 半导体制冷原理示意图
半导体制冷的原理如图1所示。n型材料有多余的电子,有负温差电势;p型材料电子不足,有正温差电势。当电子从p型穿过节点至n型时,其能量必然增加,而且增加的能量相当于节点消耗的能量,相反,当电子从n型流至p型材料时,结点的温度就会升高。把一只n型半导体元件和一只p型半导体元件连结成热电偶,接上直流电源后,在接头处就会产生温差和热量的转移。上面的一个接头处,电流方向是n→p,温度下降并且吸热,为冷端。而下面的一个接头处,电流方向为p→n,温度上升并且放热,为热端。在电流的作用下,由于帕尔帖效应,热量由Tc转向Th,使Tc温度降低,成为冷端,Th温度升高,为热端。借助于散热器等各种传热手段,是热端的热量不断散发,将冷端 置于工作室中去吸热降温,即形成制冷。
半导体制冷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。按图示接上直流电源后,这个热电堆的上面是冷端,下面是热端。借助热交换器等传热手段,使热电堆的热端不断散热并且保持一定的温度,把热电堆的冷端放到工作环境中去吸热降温,这就是半导体制冷的工作原理。
图2 半导体制冷模型示意图
半导体制冷材料是对特殊半导体材料了,通过掺入杂质改变其温差电动势率、导电率和热导率,使其满足致冷要求的材料。温差电致冷组件就是由这种特殊的P型和N型半导体制成的。
可供制冷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很多,如PbTe、ZnSb、SiGe、AgSbTez等。衡量半导体材料制冷效率高低的一个主要参数为优值系数Z,Z越大,则效率越高。
(4)
式(4)中a为温差电动势,k为热导率,
为电阻率。
3. 半导体制冷片
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电势可以成功地用来做成小型热电制冷器-半导体制冷片。半导体制冷片包含多组PN结,用铜板和铜导线将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连接成一个回路,铜板和铜导线起导电的作用,采用陶瓷封装制成,侧面引出两条导线,加上电压后,当电流由半导体PN结的N型半导体流向P型半导体时,形成电子空穴对而吸收热量,相反,电子空穴对结合而释放热量。如果电流方向相反,那么结点处的冷热作用互易。如图3所示是一个半导体制冷片的典型结构,由很多N型和P型半极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,而P、N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,通常是铜、铝或其他金属导体,最后用两片陶瓷片象汉堡包一样夹起来。
图3 半导体制冷片结构
半导体内部结构如图4所示
图4 半导体制冷片内部结构图
半导体制冷片的产冷量一般很小,所以不宜大规模和大制冷量使用。但由于它的灵活性强,简单方便冷热切换容易,非常适宜于微型制冷领域或有特殊要求的用冷场所。在实际应用中,当一级制冷不能达到所需的工作温度时,可用二级或多级制冷进行工作。
4. 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(热泵系统)
冷、热端温差对半导体制冷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,通过强化热端散热方法能使半导体制冷系统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。只有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热量被持续源源不断地散发出去,才能使冷端不断冷却而始终保持良好的制冷效果,冷端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的恒温状态。另外,半导体制冷片本身也有一定的正常工作温度,如果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没有良好的散热而超出了热度承受极限,就会烧毁损坏。所以,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一定要加装散热系统,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。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原理,可以使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在热泵状态,构成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,如图5所示。
图5 半导体制冷片作为热泵构成制冷制热系统实验结构图
1.传热铝板,2.半导体制冷片(帕尔帖),3.散热铜片,5.风扇,
6.PID智能温度调节器。
在图5中,半导体制冷片(帕尔帖)、传热铝板、散热铜片、风扇组、成热泵系统。制冷片冷端与传热铝板、热端与散热铜片均用导热硅脂良好接触,表面平整,在半导体制冷片正负极之间加0~14V直流电,冷热端出现温差,热量不断地通过晶格能的传递,从冷端移送到热端,制冷片冷端(上表面传热铝板)制冷,热端(下表面散热铜板)制热。散热铜板的热量传给散热铜片,散热铜片下方的风扇降温,将热量散发到空气当中,热量源源不断从冷端传送到热端,传送铝板温度不断降低,用温度传感器热电阻Pt100测温,温度可以达到零下。
改变制冷片正负极间直流电极性,制冷片冷端制热,热端制冷。改变制冷片正负极间直流电大小,可以通过测量冷热端温度,研究热泵系统制冷效果与通直流电大小关系。半导体制冷片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如果冷端温度过低,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其表面凝结成为水滴,出现结露现象。在冷端传热铝板中加水,可以观察到结冰现象。只要热端能量有效的散发掉,则冷端就不断的被冷却,制冷片的制冷效果就很好。此热泵系统可以长时间可靠运行。
5. 半导体制冷技术的应用与特点
使用半导体制冷系统时,既要考虑其制冷量,又要考虑其制冷率。半导体制冷系统在制冷量下工作,耗电量,理论上可获得的降温;在制冷效率下工作,其效率当然,理论上可获得的温度。一般半导体制冷系统到底在制冷量下工作,还是在制冷效率下工作,视使用要求而定。
半导体制冷应用成功的关键是散热,当通过以一定电压的直流电时,芯片就会一端制热,一端制冷。制冷片制冷端向空间吸收热量,制热端通过散热器将从制冷端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空间。由于散发到空间的热量除从制冷端吸收的外,还有半导体自身的电阻效应等,所以热功率大于电功率。输入电流太小,热电堆制冷率不够;输入电流太大,焦耳热增加,制冷效果反而不好。要达到理想的制冷效果,除热端有良好的散热条件,使两端的热量及时传递外,还要选用合适的输入电压电流。
半导体制冷技术具有以下特点:
(1)利用特种半导体材料组成PN结进行制冷(或制热),体积小、重量轻,改变直流电源的极性,可实现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,而且还能反向使用即温差发电。
(2)高可靠性,无机械运动、制冷迅速,便于组成各种结构、形状的制冷器,寿命大于二十万小时。
(3)制冷量可在mW级~kW级变化,制冷温差可达20~150℃范围。
(4)由于无气体工质,工作时不产生噪音,不会污染环境,是一种真正的绿色制冷器。
(5)用于制冷时,其效率较低。但用于制热时,其效率相当高。因此综合起来评估时,其效率还是较高。
(6)目前成本较高,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生产工艺的改进,成本会进一步下降。
四、实验内容与步骤
1、半导体制冷特性测试实验
(1)将实验仪后面板电源开光打到开,实验仪上电。
(2)将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方式切换到热泵,将制冷片输入电压极性切换到正,此时半导体制冷片工作在热泵制冷状态。
(3)将直流数字电压表电压显示切换到输入电压,并根据输入电压大小通过琴键选择合适的量程。
(4)调节制冷片输入电压调节电位器,改变输入电压大小,当输入电压为某一值时,,经过一段时间制冷,半导体制冷系统稳定在某一制冷状态。
(5)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小心触摸传热铝板、散热铜板、感觉冷热端温度变化。
(6)记录输入电压为1V、2V、3V、···、14V时稳态时输入电流大小和方向;将PID智能温度调节器功能选择控温,测半导体制冷片上表面(冷端)温度,选择测温,测下表面(热端)温度,记录稳态时冷端温度TC、热端温度TH。
2.半导体制冷结露、结冰现象演示实验
(1)调节制冷片输入电压调节电位器,使输入电压大小为实验1中半导体制冷片冷端温度时的输入电压值,经过一段时间制冷,观察冷端结露现象。用注射器在冷端传热铝板中加适量水,观察结冰现象。
(2)将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方式切换到热机或将输入电压调到0,半导体制冷片迅速停止制冷,冷端温度上升,热端温度下降,传热铝板中冰块融化,将传热铝板上的水清理干净。
3.半导体制冷特性测试实验
半导体制冷片正在工作时不得瞬间通反向电压,冷热交换时必须待两端面恢复到室温时,一般须在5分钟之后方可进行,否则有可能损坏半导体制冷片。
半导体制冷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,热端(含改变电流方向冷端变成热端)的温度必须低于80℃。否则由于热端温度太高有可能损坏半导体制冷片。
五、实验数据
1.半导体制冷片负载特性测试实验
用万用表测试半导体制冷片静态电阻,不准确,只可供参考。可以通过实验测试半导体制冷片负载特性,将实验内容与步骤1中稳态时输入电流大小和方向记录在表1,用作图法作半导体制冷片U-I负载特性曲线。
表1半导体制冷片负载特性测试记录表
输入电压U(V) |
1.00 |
2.00 |
3.00 |
4.00 |
··· |
11.00 |
12.00 |
13.00 |
14.00 |
输入电流I(A) |
|
|
|
|
|
|
|
|
|
2.半导体制冷特性测试实验
将实验内容与步骤1中输入电压为1V、2V、3V、···、14V时稳态时输入电流I(A)大小和方向、冷端温度Tc、热端温度
、温差
记录在表2中,用作图法作半导体制冷
-U、
、
特性曲线,研究半导体制冷与输入电压(电流)关系,找出冷端温度输入电压(电流)、温差电压(电流)。
表2半导体制冷特性测试记录表
输入电压U(V) |
1.00 |
2.00 |
3.00 |
4.00 |
··· |
11.00 |
12.00 |
13.00 |
14.00 |
输入电流I(A) |
|
|
|
|
|
|
|
|
|
冷端温度Tc(℃) |
|
|
|
|
|
|
|
|
|
热端温度TH(℃) |
|
|
|
|
|
|
|
|
|
温差ΔT(℃) |
|
|
|
|
|
|
|
|
|
3.半导体制冷制冷系数测试实验
热泵的制冷系数只取决于系统的冷热端温度。
(5)
式(5)中Tc、
单位用K表示。
根据表2中记录实验数据,计算热泵的制冷系数
。
4.半导体制热特性测试实验
将实验内容与步骤3中输入电压为-1V、-2V、-3V、···时稳态时输入电流I(A)大小和方向、冷端温度Tc、热端温度TH、温差ΔT记录在表3中,用作图法作半导体制热
-U、
、
特性曲线,研究半导体制热与输入电压(电流)关系,分析半导体制冷制热系统应用中的影响因素。
表3半导体制冷特性测试记录表
输入电压U(V) |
-1.00 |
-2.00 |
-3.00 |
-4.00 |
-5.00 |
-6.00 |
|
输入电流I(A) |
|
|
|
|
|
|
冷端温度Tc(℃) |
|
|
|
|
|
|
热端温度TH(℃) |
|
|
|
|
|
|
温差ΔT(℃) |
|
|
|
|
|
|